close
危機女王.JPG 

觀影過程中,其實稍微覺得不耐,因為一直在想「你們到底為什麼要幫大右派助選呀?」候選人卡斯提曾經做過總統,在任內射殺過抗議者。拜託,射殺抗議者耶!這種人應該在監獄而不是再度出來參選總統!更不要說在他任內,將許多國營事業私有化,看看那些窮困的人民,資源私有化他們是要如何擁有?班(安東尼麥基)還好意思說這場選舉關乎人民生活,把人民搞成這樣不就是你們候選人過去的傑作嗎?我想班本身的信仰確實如此(新自由主義),因為他在和競選團隊的年輕人艾迪與他的兄弟們喝酒時,他就提到全球化對你們國家是有幫助的。我真的傻眼,他們身為貧富差距極大的窮困方,你跟他們說全球化有幫助?還在相信涓滴效應的神話嗎?全球化最先賣掉的就是最底層的人民。

艾迪的弟弟很清楚,始終反對卡斯提,艾迪卻崇拜著他。除了是爸爸的因素,他小時候曾經被當時的卡斯提總統抱過,也是原因。請問這位總統抱過他,跟他會是位好領袖有何相關?沒有,這就是領袖崇拜。大右派上任,爽到官員,爽到財團,那為什麼窮人們會想投他,其中很大因素就是領袖崇拜。讓你盲目地崇拜他,他做什麼你都覺得好棒棒,都不會提出質疑。在唬爛完抗議群眾之後,回到巴士,卡斯提跟艾迪講了一段經典的話「領袖要成為國家的父親,把人民當做子女照顧」好像很感人「有時對子女好,父親要嚴格一點。那些抗議的人不會懂。」原來重點還是後面這一句,極度的父權、家長制心態,不難想見是一個射殺過抗議者的人說出來的話。艾迪的弟弟也經常參與抗議,但面對卡斯提說人民不懂該管管,他竟然還是流露出崇拜眼神。人民被領袖騙,乖乖地把權力一點一滴讓渡給政府,可悲地是常見的事。

卡斯提常常不想聽珍(珊卓布拉克)的建議,當他用了「那種人」這樣政治不正確的詞,珍要求修正,他也大發雷霆。看出兩件事,第一,他不覺得「那種人」這詞有什麼不妥,顯然他一點也沒有同理心。第二,他說自己才是老大,珍才應該聽他話,非常不尊重專業的權威心態,令人作嘔。但是珍確實是選舉高手,當卡斯提打了砸他蛋的人一拳,她說不需要道歉。既然卡斯提不親民,那就主打強人形象,主打危機。沒有錯,當國家陷入危機、民眾陷入恐慌,他們就會選擇政治強人。保守右派販賣恐慌、危機,時常得逞。最極端的例子當然是一戰後的德國,然珍卻把對手抹上納粹,更為諷刺。

由於候選人並不是真心為民,本片也刻意省略了選戰過程中,內部團隊的政策討論,純聚焦在選戰策略。這大右派會成功,首要策略就是讓人民恐慌,讓人民盲目崇拜。除此之外,可看出玻國內的政治局勢,也是最後卡斯提能逆轉勝的因素。電視報導其他兩位主要候選人,都是反殖民主義的,若能合作,操作棄保,23%的得票率理應無法讓卡斯提當選。由此來看,珍利用美國人脈拉抬第三名的氣勢,也是聰明且關鍵的手段。

卡斯提的角色原型,當選後再度想要將國家資源天然氣私有化,引發眾怒,而電影裡選擇的是加入IMF(國際貨幣基金)。畢竟是美國人拍的,最後一定要踹一下美國政府。IMF是美國當老大,監督與援助各國經濟發展的組織,然事實上變成了美國干涉內政的工具,資金的流入,也拉大開發中國家貧富差距。在財團豢養的政客操作下,全球化最先賣掉的就是窮人。南美洲受到IMF荼毒甚深(有興趣可以看一下奧利佛史東的紀錄片《國境之南》),這個安排特別深刻。有趣的是,兩位主要候選人的競選顧問,也都是美國人,可看出美國對南美的影響。

回到我一開始所說,觀影過程有點不耐,是因為最後大右派卡斯提不顧民意,實在太顯而易見,以至於我無法專心投入主角們所打的選戰,結尾所受到的衝擊也不夠。即使如此,我覺得片子對理念的傳遞,還是有成功。首先是,選民應該試著忽略選舉花招,而專注在候選人曾有過的所作所為,那才是候選人所代表的價值。曾經射殺抗議者的領袖,就不要妄想他會照顧人民。再者,珍最後下車走上街頭,遇到艾迪,代表著人民參與政治,不是只有投完票就可以了。不是說我既然被他騙了投了他,就只好忍受他到任期結束。除了投票,人民還有很多參政的方式,可以監督執政者。走上街頭尤其是,艾迪與兄弟走上街頭,是因為他發現即使他全心投入競選也無法改變人民生活(更糟的是還有點助紂為虐),我想艾迪也終於了解卡斯提在巴士上對他說的話,根本放屁。

同樣是選舉的電影,不得不說《選戰風雲》才是超級經典,看一個大右派勝選,不如看一個自由派在選舉過程中的妥協與汙染。而在《選戰風雲》自導自演的喬治克隆尼,據說本來也是《危機女王》的預定主角。不過換成珊卓布拉克是好的選擇,她真的很適合演這種焦躁的角色,有特別的喜感。另外,在看《客製化女神》時,就覺得女主角柔伊卡珊長的奇特卻討喜,這次也在片中演出一個神祕的角色,非常迷人。
arrow
arrow

    吳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