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兩天一夜  

 

主角珊德拉(瑪莉詠柯蒂亞)因憂鬱症休養了一陣子之後,要返回工廠工作。老闆讓全部16位員工不記名投票,讓他們選擇1000歐元的獎金或讓珊德拉復工。看的時候想說這樣的投票難道沒有違反法令嗎?不過資方如此看似民主,實則分化勞工的手段,也是極為典型。投票結果很自然地只有14比2,復工失敗。支持珊德拉的2票中可看出是對勞工團結意識很重的同事。其中一名女同事拉著珊德拉向老闆爭取重新投票,老闆同意星期一再次投票,於是這個周末,就是珊德拉能拉票的時間。

 

全片就是這兩天一夜的拉票過程,在當中我們看到了各個勞工家庭的處境。一位同事在見到珊德拉後,對原本的決定動搖了,考慮改變心意,身旁的老婆就表示已經討論過了,要選獎金。雖有著同事情誼,但肩負著家庭所帶來的壓力,對獎金的需要實在太大,這已不是有錢可享樂,而是在低薪資的情況下,維持生計的必須選擇。其中一位同事拒絕時有著哽咽的語氣,道出他們無法選擇的無奈。

 

一位同事看到珊德拉的到來就哭了,他是新人時曾受到珊德拉的照顧,選擇了獎金他很愧疚,並答應這次會投復工,也會幫忙拉人。同事之間,人與人之間,是會有感情的,互相扶持、互相幫助。而在生計壓力之下,要維持這些與人相處的基本情感,竟變得如此困難。馬克思提出的異化當中,其中一個就是工人之間的異化。工人在資本主義及度發展之下會變得自私自利,與他人疏離。片中有一個始終避不見面的同事,最讓珊德拉感到難過,因為她們是最好的朋友,那位同事甚至還打電話要其他同事不要投復工。很令人難過,但我們是能怪罪她?還是該說在資本主義之下,資本家要分化工人的團結,實在太容易了。

 

好友之間會疏離,甚至連父子之間的關係都破裂。兩位同事是一對父子,父親對珊德拉友善,兒子卻暴怒反對,甚至動手打了父親。為了勞動所得而攻擊父親,人不再為人,而是商品。這些過程讓珊德拉非常沮喪,她認為自己造成了紛爭,憂鬱症發作的她甚至選擇輕生。但這些紛爭其實都是老闆造成的,工人要獎金、工人要工作,何錯之有?當勞工團結,罷工抗爭,就可以爭取到應有權益。但勞工心中,懼怕社會無視資本家的責任,將發生的混亂怪罪於工人本身,是號召勞工團結的最大阻力。上位者所說的「沒禮貌」、「暴民」,就是以此而來。本片將主角設定為患有憂鬱症,也因此她遭受到這些壓力時感受特別強烈。凸顯出勞工抗爭時,所受社會輿論壓力的巨大。

 

公司表示,在珊德拉休息期間,他們發現16個員工就可以讓公司順利運作。但這其實代表了員工勞動量的增加,老闆必定會希望壓低人力成本,用最少的人與最少的薪資來完成工作。若政府不積極介入,實行勞動檢查以降低勞動量,以政策限制薪資的下降,則資本主義下低薪高工時會成為必然。一位同事與珊德拉說,他願意領加班費加班。難道工人願意加班,所以活該高工時?他們沒有太多選擇。一位同事不在家,原來假日跑出去兼職,卻不敢跟老婆說。他們因為薪資無法達到維持家計的水準,才被迫選擇高工時。勞工以勞動力換取薪資,難道不該享有維持生活(不只家計)的水準嗎?難道政府不該介入,而放任市場決定嗎?

 

讓珊德拉走出低潮的關鍵人物,是一位女同事。她想要改變心意投給珊德拉,老公卻拒絕了。後來她來到珊德拉家中,說她決定投復工,同時也決定要跟老公離婚,原來老公從來不肯尊重她的意見。她反抗資方的威脅利誘,投復工;也反抗在家庭中被丈夫壓制沒有聲音,選擇離婚,在雙方面都獲得自由。在她身上,巧妙地將爭取勞動權與女權做結合,也證明追求解放在各方面都是一樣的。

 

唯一的一位黑人同事,願意幫助珊德拉,但他擔憂,身為派遣員工的自己,可能遭到不續約的懲罰。派遣,非典型就業,也是資方壓迫勞工的利器,在國道收費員事件上才發現原來也是政府的利器。唯一的黑人同事,也是唯一的派遣員工,可能也呈現了弱勢族群找工作更為不易,才被迫接下更沒有保障的派遣工。

 

投票出來,8比8,復工失敗了,但珊德拉開心地與投她的同事們相擁。在獎金的利誘之下,拉到一半的票,她們沒有贏,但是也沒有輸。老闆表示,他願意發獎金同時也讓珊德拉復工,看到這一句以為電影要走向圓滿結局。但是,「等到其中一位派遣的約到期之後,我不續約他讓妳復工。」珊德拉馬上就拒絕了,毫不考慮,很令人振奮!步出工廠,珊德拉打給老公,笑著說出結果,並說她會振作起來找工作。在過程中,珊德拉因患有憂鬱症,只要一不順利就會非常沮喪,甚至還輕生過,但現在沒有復工,她卻開心地接受,因為「我們打了漂亮的一仗。」是那份團結的心意,解放了珊德拉的憂鬱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異化 派遣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吳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