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遲來的守護者.jpg  

菲洛米娜年少時未婚懷孕,在宗教的保守氛圍下遭到監禁、痛苦分娩、與子分離。篤信宗教的老修女,做出迫害年輕女性、販賣小孩、隱瞞事實等邪惡的事,而幫助菲洛米娜尋子、強烈反對迫害人權的記者馬丁,是高知識份子,也是無神論者,他對傳統的宗教教義嗤之以鼻,「如果性這麼美好,我不懂上帝為何要我們拒絕。」兩相對照之下,我們看出宗教對人不好的影響。但更重要的,卻是將兩人拿來與主角菲洛米娜對照。
 
菲洛米娜同樣篤信宗教,但她對於同性戀議題,侃侃而談,大方接受;對於不同意見,尊重包容,心胸開放程度,遠勝於老修女。另一方面,她受教程度不高,但在體貼他人、真誠待人方面,又遠勝時而刻薄的馬丁。尤其在最後,當觀眾都與馬丁同仇敵愾,指著老修女大罵時,受害最深的菲洛米娜卻選擇原諒了她「就這樣?」「什麼就這樣,這對我來說很困難。」她固然憤怒,可是「我不想變得跟你一樣。」她不願仇恨。勸人為善的宗教,卻使老修女做出邪惡的事,是因為她心中充滿仇恨;而同樣信教的菲洛米娜,卻有著人生智慧,是因為她心中充滿了愛。宗教本身沒有完全對錯,端看人們心中的選擇。
 
以這個角度,再來看菲洛米娜的兒子面臨的情況。巧合的是,她被賣到美國的兒子,長大後也因性傾向、性傳播疾病,同樣遭到保守勢力的迫害。兒子長大後,成為共和黨的重要幕僚,也因此無法公開性向,罹患愛滋後,也對當時共和黨的愛滋政策不滿,心情大受影響。共和黨因宗教關係,政策上反同性婚姻、反墮胎,但另一方面,宗教應關懷弱勢,共和黨的經濟政策卻是富人減稅、減少社會福利;宗教應追求和平,共和黨的外交政策卻是強硬的、強化軍力的。對於保守的新右派來說,宗教似乎已非信仰,而是操作選民的手段。走出美國,伊斯蘭基本教義派也是如此,就像老修女,以宗教之名行仇恨之實。而同樣是以宗教形成的政治勢力,德國的基督教民主主義,就行社會福利政策,支持推動和平的歐洲統合主義。終究宗教本身沒有完全對錯,端看人們心中的選擇。
 
本片以幽默的對話,去講述傷心的故事,再以溫暖的寬容,撫慰受創的傷痕。史提夫庫根拿捏適當地挖苦嘲諷,令人莞爾。朱蒂丹契詮釋鄉下老婦,心思的單純、回憶的嬌羞、思子的心切,以及憤怒、堅定,完美演出,令人揪心。是一部又哭又笑,愛不釋手的好作品。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朱蒂丹契 共和黨 新右派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吳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