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魚男悲歌.jpg 


喜歡這種充滿奇幻色彩,逗趣幽默,又能揭開社會亂象的現代寓言。這麼說起來,韓國這類型的電影,確實多元而豐富。一名男子,因實驗失敗,變成半魚半人,會引起社會多大的紛爭?如果是獨裁國家,不用說,政府要做實驗,失敗了算你活該。那麼到了民主國家,自然大家會替魚男打抱不平,群情激憤吧?這個答案只對了一半,一開始大家確實同情魚男,但等到主流媒體開始帶風向,輿論又變了。這項新藥是韓國醫學界重大突破、有可能得諾貝爾獎呀云云,暗指魚男為了個人私慾(?),要求賠償會破壞韓國生技發展的重要契機。於是社會被撕裂成兩方,反魚男與挺魚男。


主流媒體同時轉向已經是狠招,接下來是民主國家中,政府欲控制人民的最大武器,抹黑。兩張照片,護士出來演戲,就把魚男打成是變態男子,毀壞名聲。接著再拿出契約書,抓緊他違背了哪一條猛打。演到這裡,觀眾覺得太荒謬了,這麼粗糙的手法鬼才會信呀?可是類似情形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屢見不鮮,為什麼看韓國的電影,身為台灣人的我會超有既視感呀!3月文件被改成8月、研究專戶變小金庫,真的會有人信。而這一切的轉向,在公司被大財團併購後開始。政府與財團聯手,媒體是工具,民主國家也可以達到與獨裁國家一樣的效果。韓國為了國家發展,政府獨厚大財團,各項產業紛紛被壟斷,經濟看似繁榮,貧富差距卻過大。為了發展犧牲人權,這便是魚男事件的正反兩方爭執點。


社會氛圍如此,底層人民或孜孜矻矻,或汲汲營營。「賣了又怎樣,這是資本主義社會。」女主角用各種手段爭取名利,在網路上與人做口舌之爭,現實生活卻掙扎著,時代下的產物。與魚男的相處讓她漸漸改變,她難過,很少人真正關心魚男。原來除了名利外,還有許多更重要的事。人權律師,為人權、勞工、農民、同性戀發聲,以律師能力支援大大小小社會運動,但他連房租與員工薪水都付不出。他很努力為魚男爭取權益,然面對巨獸,他也必須妥協。後來他從政了,千篇一律的故事,傳聞他被大財團收買了,資本主義社會的日常。教授是真心為了解決糧食問題,忍痛犧牲了魚男的權益。研發出來了,售價很高,他跑去找大老闆理論。「如果售價太高就失去解決糧食問題的原意了。」「售價不是我決定的,」我以為他會說出市場「是人的慾望決定的。」也差不多意思。過度放任市場決定一切,本來就不公平。


三流大學畢業的主角,在韓國社會很難生存。菁英主義,又是一韓國(或東方社會)的邪惡。比起那些一流大學的記者只為搶消息,像主角這樣真心追尋真相的,沒有比較差。魚男最後留給主角的事實,令人動容。在這個世道,能夠保持社會改革熱情的,唯有勇於說出真相的決心。就好像,這部影片一樣。也是如此,才能像魚一樣自在遨遊。

arrow
arrow

    吳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