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是我在2014年台灣上映或影展播映,看過的電影中,選出個人喜好的年度十大華語片。總計五部台灣片,兩部中國片,兩部香港片、一部中港合資。

 

10.《廢物》

 廢物  

導演:樓一安

編劇:湯韻筑

演員:徐華謙、高慧君、潘親御、邱偲琹

出品國:台灣

 

發生在高雄美濃的故事,片中使用大量的客家話,算是國片中少見的語言。談的是所謂的廢物們,失意的劇團演員回到老家想種田、因貧窮而嫁給有錢人的原住民少婦婚姻觸礁、沒有家庭溫暖的國中生每天鬼混、女國中生的父親是染上毒癮的慣竊,新住民的母親又與同鄉的外籍移工外遇。他們似乎無法理直氣壯的生活,無力阻止人生的挫折,就像美濃,這美麗的農村,卻無力阻止一塊一塊的農田,被迫賣給財團炒作土地。最後雖然沒有人生大逆轉,還是為心裡找到了避風港。沒有悲情的結尾,沒有強力的控訴,就這麼記錄著。

 

 

9.《那夜凌晨,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》

 那夜凌晨,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 

導演:陳果

編劇:江皓昕、陳輝虹

演員:黃又南、文詠珊、任達華、林雪

出品國:香港

 

片商打出今日香港,明日台灣來宣傳,許多對白都呈現了香港現在的處境。「大家不要再騙自己外面一切正常,我想大家是時候停一停,面對我們見到的現實。」這一句是最重要的,政府透過各種手段侵蝕你的權力,必須要看清楚。「2018年和現在有何不同?」「2017年有普選嘛,和之前的特首是內定的不同。」事實上香港的普選,不知得等到哪一年了。「過了隧道之後,就沒有法律了。」過去英屬時代的民主法治,在回歸後也慢慢消失。「GOOGLE對香港人太不友善了。」沒有粵語的服務,香港的在地文化正在逝去。「大埔是否有毒,是否一定要離開。」是否只有離開家鄉一途。

 

本片奇幻、驚悚、荒謬、黑色幽默,以及香港傳統的無厘頭,是很有趣的電影。只是當看到紅雨傾盆而下,下在香港,下在台灣,坐在紅VAN上的主角們與我們,是否有能力逃出生天呢?

 

 

8.《推拿》

 推拿  

導演:婁燁

編劇:畢飛宇(原著)、馬英力(改編)

演員:郭曉冬、秦昊、黃軒、張磊、梅婷、黃璐

出品國:中國

 

《推拿》講述一間盲人按摩院裡,每位員工各自面臨的情慾問題。對看不見的美的執念、對壓力的宣洩、對味道的著迷、對愛情的不安全感,每一個人都有故事,婁燁完美的將其串起,每個故事都講出味道,輕重均勻。畫面上,清晰與模糊、光明與黑暗,隨著劇中角色心情交替運用,用視覺感受故事的震撼,導演功力十足!囊括金馬最佳劇情片在內的六項大獎,不過導演敗給《黃金時代》許鞍華有點可惜。

 

 

7.《黃金時代》

 黃金時代  

導演:許鞍華

編劇:李檣

演員:湯唯、馮紹峰、郝蕾、王志文

出品國:香港、中國

 

《黃金時代》談蕭紅的一生,也談那個時代中國的動亂,及對文壇的影響。導演許鞍華用了許多手法,讓劇中角色接受訪問的偽紀錄片形式、動作到一半突然對鏡頭說話的打破第四面牆,以及用未來場景的對話,穿插描述現在的情景。這造成了觀眾對於故事的疏離,與對時空的錯亂。然而雖沒有像關錦鵬的《阮玲玉》讓演員以本人的角色受訪那般驚喜,這些手法也不少見,但依然帶來了觀影上的樂趣。尤其民初文人的生平與評價,總是從文壇各處說法,多個角度去編織而成,本片還原了這種現象,我覺得是有趣的。導演也以此片拿下金馬最佳導演。

 

故事方面,本片呈現了蕭紅軟弱卻又堅強的一面,因而她的凋零令人心疼。也一窺當時屬於左翼的文壇,其作家是有理想性與進步性,甚至也加入了共產黨奮鬥(丁玲),然而在了解到當時的部分左翼作家,文革時期被打成右派迫害(丁玲、蕭軍等),以及現在中國已是黨國資本主義猖獗的狀況去回首,格外令人不勝唏噓。當時,也算是真正的左翼文壇的黃金時代吧。

 

 

6.《相愛的七種設計》

 相愛的七種設計  

導演:陳宏一

編劇:神小風、陳宏一

演員:許瑋甯、莫子儀、白梓軒、邱彥翔、陳語安、黃璐、王大陸

出品國:台灣

 

劇情圍繞七個人間的事業與愛情,以及這座城市。生動的對話、明快的剪接、充滿設計感的畫面與配樂,這些迷人的要素帶出核心問題:要選擇商業考量的設計,還是有創造力的設計?花錢的環遊世界,還是具巧思的環遊世界;有錢的Mark,還是心靈相通的霸子?延續陳宏一導演上一部作品《消失打看》,問題擴充到我們對台北這座城市的想像,是商業的、通俗的,還是可以有設計感的?而造成這座城市如此醜陋、創意者有志難伸的原因,是對現實的妥協,還是有權力者的操作呢?電影一開始由劇本帶入,以及最後的脫離劇情,都在告訴觀眾這是經過設計的電影。然而,像這樣不算得獎強片,也不會是商業大片的電影,在導演的設計下,依舊令人愛不釋手。最後,許瑋甯表現太耀眼了,阮經天可以娶了。

 

 

5.《行動代號:孫中山》

 行動代號孫中山  

導演:易智言

編劇:易智言

演員:詹懷雲、魏漢鼎、石康均、蔡承恩

出品國:台灣

 

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主張,其中的民生主義事實上是帶有社會主義思想的,平均地權、節制資本。然台灣這幾十年來,不論是歌頌孫中山與否的陣營執政,都聯手將台灣打造成一個沒有公平稅制的資本主義體制,無怪乎孫中山銅像,會被遺棄在儲藏間。易智言導演擅長用青春敘事,這次用青春談世代貧窮、環境壓迫。當兩個孩子在黑夜中被警車追逐,當被警車攔住阿左仍是燦爛的笑容,令人揪心地想著是什麼樣的環境逼迫純真的孩子陷入這樣困境。

 

那怎麼辦?四個人搬不動,就五個人搬;五個人不行,就六個人搬,七個人八個人,阿左一伙一個一個進入儲藏間,看起來滑稽,卻越看越嚴肅。任務總是在團結時順利,分裂時失敗。阿左對小天釋出善意,小天始終不接受,直到寫悔過書時,他終於了解這不是關於班費,不是關於畢業旅行費,而是關於我們的兒子、我們兒子的兒子不能窮弊了。他終於向阿左自我介紹。

 

「我叫阿左,左邊的左。」我想很多人會跟我一樣,把這個名字解讀為帶有左派的意涵,一個代表平等、分配財富的這一邊。「我叫小天,天空的天。」這名字,我則私心解讀成希望,相信能夠碰觸到天的希望。當他們了解到,該解決的不是個人的貧窮,而是階級的貧窮,於是開始團結,於是左派碰到了希望。《行動代號孫中山》是一個手法超現實的社會寫實寓言,荒謬的劇情卻是直接的批判,觀影中我時而發笑,又時而皺眉沉思。全片鏡頭穩定,但最後的一個鏡頭,隨著載銅像的車前進,經天橋時鏡頭往上PAN,一群高中生在橋上101前振臂高呼,再順勢往下搖晃,看了很感動。

http://xuanwindmars76.pixnet.net/blog/post/183232500

 

 

4.《甜蜜殺機》

 甜蜜殺機  

導演:連奕琦

編劇:于尚民、陳嘉振、連奕琦

演員:蘇有朋、林依晨、吳中天、雷洪、郎祖筠、馬念先、阿KEN、林柏宏、朱芷瑩、高盟傑

出品國:台灣

 

等了好久,台灣終於出現一個這麼對味的、不同於笑鬧的真正幽默作品(跟導演前作風格也差太多)。有如動漫式的超現實笑料,必推蘇有朋的推理短劇與郎姑的告白MV,前者精心設計的趣味令人眼睛為之一亮,後者讓人忍不住吐槽「妳是在唱什麼啦!」,可是又覺得很感動!而最大亮點是吳中天,一人分飾兩角不說,其中一個角色還是自己。他非常冷面笑匠,可以認真的、感性的說出令人發笑的話,同時也會用誇張的肢體動作,帶出喜感,令人難忘。而除了吳中天,演員從主角蘇有朋、林依晨,到配角郎祖筠、阿KEN、雷洪、馬念先,演出稱職而逗趣,可搞笑可深情,撐起了這個多角色的愛情犯罪喜劇。劇情方面,非常喜歡劇中角色的殺意,其實都來自愛情的「甜蜜殺機」,讓犯罪劇情添上甜蜜的新意。小缺點是熱鬧的劇情,其實節奏應該更明快些,不過瑕不掩瑜,是今年不可錯過的國片。

 

 

3.《殯棺》

 殯棺  

導演:忻鈺坤

編劇:忻鈺坤、馮元良

演員:霍衛民、王笑天、羅芸

出品國:中國

 

神劇本呀!殯棺就是指已入殮而尚未下葬的棺材,然片中的殯棺,竟然轉手了三戶人家卻還沒有下葬!?三個章節,不同的角色觀點,加上時序的置換,各種巧合與誤解,交織出一個離奇而趣味,主題包含了親情、愛情、婚姻、貧窮、誤殺、謀殺與人性的故事,而只有觀眾才知道事情的全貌!可能因為是導演處女作,節奏掌握上還不純熟,但真的很好看,充滿了意外與驚喜,是我2014年最超出預期的收穫。希望能夠在台灣抽到上映名額,太值得看了。

 

 

2.《香港仔》

 香港仔  

導演:彭浩翔

編劇:彭浩翔

演員:古天樂、梁詠琪、曾志偉、楊千嬅、吳家麗、吳孟達

出品國:香港

 

電影一段非常長的開頭,帶出各個角色,旋即擄獲我的心。果然,全片劇情、演員、畫面、配樂、意象,都非常迷人,感受到導演彭浩翔誠心的安排,才交出如此貼心的作品。工地內,挖出二戰埋下的未爆彈,彷彿埋在每一個角色心中。對女兒的擔憂、對過錯的愧疚、對過去的隱瞞、對婚姻的不忠、對父母的心結、對父親期待的壓力,城市裡工作穩定,生活無虞的一家人,卻始終過不了心中的關卡。

 

香港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,忙碌、事業、金錢,連家人間都感覺疏離。「我常想,怎麼會有一條路,通往所有目的地?」人生選擇一條路,往前行,有時回頭望,感覺好孤獨。但我們是否如此孤獨?鯨魚擱淺了,市民搶救;心裡擱淺了,家人還在身旁。一句話、一個念頭、一個動作,原來挖出未爆彈是這麼簡單的事,只要你願意放開心胸,拿出真誠與身邊的人相處。

 

 

1.《KANO》

 KANO  

導演:馬志翔

編劇:陳嘉蔚、魏德聖

演員:永瀨正敏、曹佑寧

出品國:台灣

 

影片一開始是二戰期間,日本軍人由基隆港踏上台灣土地,欲搭火車往南坐船,這個安排我很喜歡。戰爭冷冽的氣氛,濃濃的歷史味,之後帶到熱鬧的棒球比賽開幕典禮,形成強烈對比,在落差之間即傳達了反戰的意味,讓人立刻放鬆進入電影。刻意調整嘉義噴水池與嘉南大圳落成時間,以及描繪球員、教練、教師、工人、農民的心境,《KANO》透過一支棒球隊,暈開屬於台灣的歷史情懷,感受歷史中台灣人民的生活點滴。尤其當嘉農獲全島冠軍,同時嘉南大圳開閘,水流入灌溉渠道,堆疊起來的感動湧入心中。

 

球員間互相激勵、農民對八田與一的感謝、噴水池旁的熱鬧,鏡頭一轉,高砂義勇隊準備作戰、送往南方戰場的棒球青年、掛滿大東亞共榮圈旗幟的街道。民族和解的球隊對比殖民壓迫、重要建設對比戰爭侵略,我們回首日治時期繁榮的嘉義市,也回首戰爭洗禮後的市容;我們為球員場上表現而歡呼,也為青年上戰場而感嘆。看完《KANO》會記得那股熱血,那是在化解仇恨、停止戰爭後才會滋生的熱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吳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