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紅翼行動  

 

第一次看到《紅翼行動》的故事,是在《正義:一場思辨之旅》的書中看到的,為的是提出道德兩難的真實案例。我沒看過由倖存者Marcus口述回憶錄《Lone Survivor》,但根據《正義》及網路資料,當時遇到牧羊人後,情況如下:他們選擇投票,帶隊的上尉Murphy投不殺,狙擊手Axelson投殺,通訊Danny棄權,而最後一票,就是後來唯一的倖存者Marcus投下,選擇不殺。據他事後表示「放人根本是不可能的,但問題是,我還有另一個靈魂,一名基督徒的靈魂,在當時把我團團圍住。我腦後有個竊竊私語,說把手無寸鐵的人冷血殺掉是大錯特錯。」當然,他事後非常後悔,但當時他根據道德良知所下的決定,究竟是對是錯?

 

重要的這一段,電影卻不是這樣演,Marcus還是選擇不殺,Axelson和Danny覺得要殺,此時上尉Murphy表示「這不是投票,我們放了他們。」原本爭辯不休的三人立刻表示同意,也展現了軍紀的嚴明。電影選擇下令而非投票,稍微淡化了道德難題,想來是因本片主旨在於對犧牲軍人的致敬。本片一開始就呈現海豹部隊真實的訓練畫面,冷天躺海水、綁住手腳浸在池裡、不斷累積的敲鐘退訓者,撐過地獄般訓練,造就精英般的部隊。也是如此,部隊非常團結與堅持,身陷槍林彈雨還不斷想要拉回平地對決;滾下山坡發現同伴還在上面,便立刻想爬上去救;冒險爬至高處打電話救援,因此殉職;救援運輸機全滅後,另一機持槍威脅駕駛,拚了命的下去想救同夥;殉職前的遺言「我和我的兄弟一起死,心裡很踏實。」許多片段都令人感動與敬佩。

 

然而真實事件卻比編出來的劇本更加戲劇性,又將主軸拉回了道德問題。冒著生命危險放了牧羊人的Marcus,被阿富汗村民冒著生命危險救了。這些村民,不但在遇到他時,沒有爭辯就選擇將他救起,面對塔利班詢問,也是毫不猶豫就拒絕交出Marcus。在片尾時有解釋,村民是依據《普什圖法典》中,指出保護尋求庇護的人是榮耀,所以才拚死保護Marcus。其實在《普什圖法典》中,有些不合時宜的條文,如極端報復、侵害女權,而信仰中本就有好有壞,這次事件中剛好是呈現好的部分。就如同一開始所述,Marcus因信仰基督教而選擇不殺,然基督教義中,也是有些不合時宜的條文。

 

 

拒絕殺害弱者而陷入困境,他人堅持保護弱者而獲救,於是問題又回到原點,究竟孰是孰非?如果直覺地依據道德良知、公平正義,答案很明顯的是不殺。然而犧牲掉了19位同袍,危及村莊安全,回頭一看,這決定又如此愚蠢。原來,戰爭殘酷的不是皮開肉綻的槍傷、鮮血直流的斷指、滾下山谷的碰撞,不是疼痛,不是死亡,戰爭殘酷的地方,在於你被迫放下應有的道德良知、公平正義,才能踏上戰場。敬那些因為戰爭而逝去的生命。

arrow
arrow

    吳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